——《一路跋涉心向阳》一文发表之后……
 
李佩山 编写

千家万户一样情

父亲在济南泉城公园

我的父亲,我的家,只是我国亿万农民,千万户农村家庭的一个典型缩影。我的作品《一路跋涉心向阳》发表后,之所以能引起全国众多读者浮想联翩和强烈共鸣,这正好证明了“千家万户一样情!”无论是在灾难深重的旧社会,还是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建立之初,以及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困难时期,都有成千上万的家庭,像我们家一样生活举步维艰,也有许许多多的父亲,像我的父亲一样,在艰难中跋涉,心向阳光……
 

青年时期的娄纪领

兰考县农业局原办公室主任、高级农艺师娄纪领,和我同村,大我三岁,退休后和夫人移居上海,为在浦东工作的儿子夫妇照看孩子。他在读了我的作品后来信写道:“读了你怀念父亲《一路跋涉心向阳》的文章,对我感触颇深。伯父的坚强意志和高贵品德,是留给我们晚辈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老人家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纪念他的最佳方式,就是继承他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伯父不愧是平凡而伟大的父亲,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他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环境多么恶劣,都能始终坚持一路跋涉,心向阳光。为了家人的生活,为了子女们的成长和未来,真是吃尽了苦,受尽了罪,却从不放弃。现在的年轻人,是想象不到的。此时,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父亲。如果他还健在的话,就98岁了。但是,他没有伯父有福气。伯父活到95岁高龄,虽然前半生艰难,吃苦受累,但晚年却过上了好日子,享了儿女们的福。

“我父亲49岁那年,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开了我们。那是1973年春节前夕,我正上高中一年级。我们兄弟姊妹7人,父亲走时,我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均未到成年,最小的妹妹才两岁多。要不是母亲一直坚持让我读完高中,我当时就辍学回家挣工分了,真难以想象那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工作时期的娄纪领

“我父亲和伯父基本是同龄人,所经历的时代和所处的环境大致相同,经受了同样的苦累和艰难。他们同样都爱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记得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年代,家里分的口粮不够吃,父亲总是宁愿忍饥挨饿,也尽可能让孩子们多吃点。家里没有柴烧,父亲就到黄河故道挖芦苇根,那芦苇根盘根错节,长得又深,挖起来非常吃力,还要再背到家里,晒干当柴烧。

“伯父当年为了养家糊口,费尽艰辛学木工、加工风箱、学习卷烟。巧合的是,我父亲当年也会加工风箱,手工制作卷烟。风箱的加工、销售所经历的困难,大概也相差无几。我印象中,制作卷烟的设备简单,一套两件,一件是用来卷烟的,另一件是将卷好的约一尺长的烟卷,切割成正常的长度。

“虽然我们的父辈和我们的童年、少年时代,遭受了许多磨难,现在社会上也有不少不如人意之处,但我们早已不用担心饿肚子,不用害怕半夜被冻醒了,而且生活还会一天天更好!

“祝愿大伯、父亲及先辈们在天堂那边做好邻居,过上丰衣足食、幸福美满的好生活!”

 
在湖南大学时的贾露露

湖南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生贾露露:读《一路跋涉心向阳》这篇作品,使我特别感动,有异常的亲近感,让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成长岁月。

“踏着皑皑积雪,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迈进。寒风像刀割似的从脸庞掠过,雪花打在脸上,挂在眼睫毛上,他不时要擦拭一下……”

读着这些语言,很有画面感,像小时候课本上学的《父亲的背影》,看似普通,实则用情至深,作者对父亲的爱,字字句句体现得淋漓尽致。有幸读到此文,不由自主地回忆我父亲的过往,不禁泪流满面,父亲在我生命里既是母亦是父,所以这个角色在我生命里充满着特殊的意义。

这篇文章不仅是作者对父亲诞辰100周年的真情流露,也在向读者传达孝道,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此文启发我们不要被生活琐事,遮挡了父母的默默付出,感恩父母,及时行孝。

“风箱”是好物,助燃了火苗,温暖了人间。曾有人写烧火七绝:“拉动风箱烧火旺,通红小脸烫如酥。双亲劳作归来晚,米粥咕嘟化米糊。” 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应该也有画面感。忆当年,每家做饭都少不了这个烧锅的工具——风箱。就是这个工具,让我们过去的一代代人,都能吃上了热乎饭。

 
从教工作后的贾露露

我是一个农村土生土长的孩子,父亲和主人公一样,也会木作手艺,且他的手艺结晶贯穿了我28年的成长。从学前班到初中用的桌椅、板凳和家用餐桌、小床等,都出自父亲之手。同学们都很羡慕我,当然对我的学习,也起了很好的鼓励作用,老房子客厅的墙面上,贴满了我读书时所获的奖状。

那些桌椅至今还在我河南杞县农村老家放着,依旧结实稳当。两年前,父亲又给我做了婚床,现在放在南京的小家里。就是这张床,让我在偌大的城市里,增添了幸福感。这种感觉,是任何豪华的家具都无法代替的。主人公也给作者老家留下了一张床,一直保留着,不是保留这个老物件,而是保留着这份念想。

主人公利用捡柴、拾粪的间隙,在学堂外旁听学习,估计有人觉得不可思议,或说听起来就是一个故事。我从教之后,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劝学上,有些学生一时想不通,有些学生仍不知回头。主人公这种对学习的渴求,可以作为劝学的经典案例,教育者需要更多这样生动的劝学案例!

 
孔柏岭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河南油田油气田开发专业专家、教授级高工孔柏岭,我在作品中写的我们村有一家孔氏兄弟、两位大伯,就是他的父亲和伯父。由于我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因此请他在百忙中一阅指正!他这样回复:“佩山弟,我很认真地读了你的大作《一路跋涉心向阳》,往事浮现,感慨不已。由于咱两家境况相近,读来更加亲切。国保叔早年辛苦,晚年幸福,属于大德有福之人。他老人家的照片很传神,饱经沧桑,慈祥和蔼。特别是你的才华横溢 ,更为国保叔增辉。我也关注到文中,你对我家的一段追忆,也使我倍感亲切,同时回忆起老家的许多往事,和对童年的许多美好记忆。读你的大作是一种享受,你是咱村的骄傲,期待你更多的文章发表!”

 
胡建军

在西安市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工作的胡建军,是多年前我在兰考老家结识的一位朋友。他前几天给我发微信:“近日,我在乘地铁下班回家的路上,读《一路跋涉心向阳》这篇文章,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读到作者父亲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背着6只风箱去90华里外的东明县市场去卖,最后‘父亲刚放下风箱,却突感一阵眩晕,两眼一黑栽倒在地上’时,我不禁潸然泪下。地铁上的同行人都不解地看着我。

“我也有一位很能吃苦的父亲。记得在我上小学时,每年种上麦子后,家里加工好的粉条,等临近春节,父亲和姐姐拉着架子车,去60里外的集市去卖。家里没有钟表,夜里出发估计时间,有时去得早了,只能在寒风中,跺脚取暖等到天亮。遇到雨雪天,不懂世事艰难的我,总是对父亲说天好了再去吧。父亲坚定地说:‘越是孬天越得去,卖的人少了,能卖个好价钱。’没有胶鞋,湿透的布鞋,一直踩到集市再换;每人披块塑料布,象征性地遮挡一下,大半个身子都淋湿了......

“我深深地理解一个作父亲的责任。目前,我儿子有幸成为我们村第一个人民警察,第一个进入国家部级机关工作,第一个拥有法律职业资格证的人。2014年,他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改革试验班本、硕连读。我女儿2020年以全班第一名成绩,由初中部考入省级示范高中。我有时突发奇想:找机会我要带两个孩子,莫说在风雪之中,就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冬天,骑着自行车让他们体验一下,当年爷爷走过的路,看他们是什么感受?让他们真正的不忘初心……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是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国?也就是说,没有小家就没有国家。小河没水大河干,大河溢水小河满。如果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每个小家庭的成员,都能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优秀传统美德,继往开来,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开拓创新,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个别照片来自网络,向摄影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