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党建新闻网讯(李万全 张国强 关梦圆)宝丰县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深挖文化资源,探索推行乡村文化合作社发展新模式,以文化带活产业、以文化反哺经济。
    一、坚持党建引领,试点建设规范化。一是选好试点。由县文广旅局牵头,按照“支部党建强、文化底蕴深、群众基础好、人才队伍强、产业发展旺”原则,对全县重点文化村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研判,最终确定支部过硬的大营镇清凉寺村为合作社试点。二是配好头雁。多次召开县乡村三级工作推进会、村“两委”会、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广泛争取群众意见,清凉寺村党支部书记、汝瓷烧制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学锋高票当选合作社社长,在其带领下,该合作社发展汝瓷制品1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三是建好阵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合县乡村三级资金30万元,在清凉寺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专门办公场所,配齐办公用具、文化活动用品,制定合作社《章程》《实施方案》等6项制度,为合作社的运行提供保障。
 
   宝丰县清凉寺乡村文化合作社汝瓷分社社长、国家级传承人王君子(右二)正在与社员们切磋破解技术难题
   二、坚持创新驱动,组织管理科学化。一是创新组织形式。结合清凉寺村自身文化优势及乡村文化建设新模式,整合村里汝瓷烧制大师、非遗传承人及广场舞队、戏迷队等,成立由5人组成的文化合作社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工作开展。二是创新培训形式。坚持县级指导、示范带动,采取专场培训集中学、合作社成员相互学、文化走亲交流学等形式,累计培训本村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850余人,有效提升文化合作社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三是创新活动内容。整合全县文化资源,利用县公共文化队伍人才优势、节目优势,支持鼓励合作社开展文艺演出、阅读推广、非遗传承等“点单式”文化服务,让群众享受便捷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目前,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100余场,现场受益观众超过14万人次。春节期间,清凉寺村文化合作社举办的云上村晚活动,入围文旅部国家公共文化云示范展示“村晚”活动,线上观看达600万人次。
 
         宝丰县清凉寺乡村文化合作社文艺分社的社员们排练文艺节目
    三、坚持因势利导,运行机制市场化。一是强化资源整合。合作社利用独特的汝瓷文化优势,辐射带动,打破地域界限,先后吸引白石坡村、韩庄村等10多家汝窑企业和作坊加入文化合作社,成立宝丰县清凉寺汝源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大营镇汝瓷企业和作坊由106家发展到154家,从业人数从1600多人发展到3500多人,产值从9000万元增加到两亿元。二是细分文化领域。合作社下设非遗、文艺等分社,以分社为平台,通过举办电商、参加非遗集会、打犁花等活动,组织引导产品制作、技艺展示,增加合作社收入,实现“文化展示、社员受益、传承发展、以社养社”,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三是破解发展瓶颈。合作社成立以来,不断发挥牵头引领作用,凝聚发展合力、破解资金难题,为社员及汝瓷企业解决问题80多个,争取各类资金近800万元,办实事、解难事60多件,走出一条具有汝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宝丰县大黄村乡村文化合作社社员直播带货当地农特产
  四、坚持探索实践,产业发展规模化。清凉寺乡村文化合作社取得成效后,宝丰县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宝丰县关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县观摩推进会,采用“试点+推广”的实施路径,注重整体规划、统筹推进、重点保障,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不断探索“党建联建组织+乡村文化合作社+乡村文化产业振兴”建设新模式,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切实以试点先行带动全域覆盖。截至目前,全县成立汝瓷、唢呐、红色等乡村文化合作社37家,建成了汝瓷分社、非遗分社、唢呐分社、曲艺分社、魔术分社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合作社产业分社。目前魔术文化分社现有社员100余人,年产值上千万;图书小商品分社带动从业人员近5万人,年产值近5亿元;渔具电商合作社带动就业5000余人,线上交易额破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