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有奇巧人曰王营,能以南召乔端大理石,为宫室、人物、牲畜、房舍,以至舟船、树木,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今年四月中旬,我和南召作协主席陈学现、县民协主席乔阔等一行前去观看。该作品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宋人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绘画杰作。它忠实地反映了北宋时期开封歌舞升平,繁华富庶的生活景象,原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其中计有牲畜九十六头,房舍一百二十二座,轿子八顶,舟船二十五只,树木一百七十四棵。

《清明上河图》是一部反映我国十二世纪社会风俗画长卷。全画可分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风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坐轿的、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时运输框纽,商业交通命脉。汴河两岸人烟稠密,河内粮船云集,人们有的在茶馆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一座规模宏敞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岩飞虹,故名虹桥。这里就是名闻遐尔的虹桥码头区,是一个水陆交通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房、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丝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此外,还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街上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背篓的行脚僧人,有游客,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绘色绘形地展现在眼前。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古老文化艺术,自一九九四年四月五日(清明节)开始,由王营、刘伟、刘强三人合作研制攻关。在制作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惜代价,不辞千辛万苦,以超人的毅力和信心,百折不挠,经过长达三年手工制图,两年制作的艰苦努力,本作品于一九九六年八月一日正式完成。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人物大者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清明上河图》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南召版清明上河图,用大理石制作,长1148厘米,宽68厘米,用铜26斤,用秦汉时期错金错银法制成,曾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错金银错工艺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其表现手法为在器物表面上绘出精美图案,依图案之形錾出槽沟。将或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而后打磨平整,抛光磨亮。

南召的清明上河图,制作精良,工艺考究,体现南召人民的高超手艺,是世界工艺品上的杰作。

(作者简介:石为璧,河南南召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南阳市作协会员,南召十佳通讯员,学国学,爱文史,读诗词,做宣传,教过大学语文、英语,足迹遍布南阳400余村,作品总浏览量已达5000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