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止一个朋友问我,你为什么这么自信?我通常会莞尔一笑,礼貌的告诉他,因为我努力今天比昨天优秀。所以,为什么要读书?我的答案是让自己优于昨天。

    4月23日,一个特别的节日——"世界读书日"。为什么要读书?让我们来听听名人先贤们是怎么说的。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知识改变命运。”大家口口相传的这句名言,出自培根,原话翻译为“知识就是力量”。漂洋过海,以讹传讹,就成了“知识改变命运”。 

    胡适先生认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另一方面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为什么要读书?当我们走出学门参加工作几年之后,会发现知识有所欠缺,读书真的很重要;当我们坚持读了很多书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和见识太有限了,读书读得太少了。或者是已经不会再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因为你会发现读书让人的姿态越来越低,眼界却越来越高。

    网络时代,信息驳杂,谣言与“标题党”满屏皆是,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人们不再靠单一的看书来获取知识,丰富多样的渠道和载体既让我们可以随时搜索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同时也需要我们用火眼金睛去辨识真伪,获取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这时候,需要思辨。以思辨的眼光去审视外物,被思辨者,自然包括书籍本身。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后人将范围扩大,就是这句俗语: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如果只是做个搬运工,将古人的知识记在自己账下,未免太轻易,自己是否吸收了知识,有独立的创见,在单纯的搬运中无法检验。如果读书之人能从死知识中提炼出活的经验,甚至推敲出新见识,那么,他算是读明白了。

    知行合一,有知无行,纸上谈兵,但有行无知,则会见识短浅。知识不是改变命运的最后一击,但一定是必要储备。

    改变命运不是知识的本职,读书、求知,未必是一件累人的事,它可以有很多乐子。如果书籍是一位朋友,那么他有一项了不起的本事,就是帮助你“认清你自己”。我们在阅读书籍时,不是在面对冷冰冰的沓沓纸卷,而是去感知一个个从历史沉渣中提炼出的鲜活故事、一段段暂时画上句号的悲欢离合。读书之美,你可以通过阅读看到毛主席笔下的北国风光,也可以通过阅读感受到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凛然正气;既可以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看到大观园的金陵十二钗,也可以探秘大观园里美食养生的秘诀。读书之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总会有自己独特的收获。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经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巴菲特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当然,读书这件事情,永远不会直接和一个人的财富挂钩。但是,从巴菲特身上,你也会看到,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真的没有特别的捷径。巴菲特之所以成为巴菲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赋予了专注和阅读最大的执行力,他用一生来坚持阅读,坚持学习。

    书不会拒绝你,读书是一件很公平的事情,在岁月的流逝中,它会把最美好的运气融进你的生命中。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每天抽出半小时,去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记得坚持读书哦,你可以优于昨天的自己!(灵宝市开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张金佩)